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创造雄安质量

2021-12-07 09:26:15 来源:《瞭望》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创造雄安质量

◆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

◆ 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雄安不仅要做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更要为世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 今年以来雄安新区承接项目步伐加快。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央企总部先后在雄安注册。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100余家,中关村科技园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正加快落地……

◆ 通过卫星视角俯瞰夜晚的雄安,一道“地上银河”显现。2018年至2020年,新区年度卫星夜光总量增长率分别为6.42%、13.37%、52.12%

◆ 为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提出,赋予雄安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

◆ 中央政府赋予雄安新区财税金融创新的权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试验试点、对外开放新举措都可以在新区先行先试

◆ 雄安新区同步规划“孪生城市”,搭起智慧城市基础框架。每一栋建筑都是计算好的,运来的材料直接组装,一厘米钢筋都不会浪费

◆ 智能共享汽车将成为未来雄安新区智慧出行体系的主导,能极大减少交通驾驶事故,提升交通出行效率,降低车辆排放污染

◆ “雄安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在中国不沿海不靠边的地方,打造一个新时代可复制的城市样板。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 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让新城市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script src="http://tv.people.com.cn/img/player/v.js"></script><script>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1/12/6/3ea85297-3732-4ea1-8711-ae73aa81cd1f.xml",width:640,height:360});</script>

▲ 视频:创造雄安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为重要突破口,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履行属地责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目前,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200多个重大项目全力推进,上千台塔吊一起施工,高峰时期20多万建设者24小时昼夜奋战……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新起点瞄准新高度。雄安新区不仅要做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更要为世界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一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正在悄然崛起,朝着“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典范城市迈进。

未来之城 生息之城

雄安,有着鲜明的新时代印记,城市规划就是读懂这座城市的密码。

这个城市的规划,一次次摆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会议桌。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谆谆告诫:“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安新县主持召开座谈会时郑重告诫: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设立消息正式对外公布后,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河北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密度高频次协调调度各方,抽调精干力量,规划编制进一步提速。

聚全球之智,汇各方之力。60多位院士、国内外300多支高水平规划设计团队、3000多名技术人员夙兴夜寐精心编制雄安规划。可以说,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关注度最高、动用机构最多、涉及领域最广、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

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公布,新区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展板上显示雄安新区规划编制确定为“1+4+N”规划体系,即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统领,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四个综合性规划为主体,N个专项规划作为基础支撑。

“举世出众,生息之城。如一棵大树,雄安在白洋淀畔茁壮生长……”这是《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意象》动画视频的旁白。在这个“生息之城”设计方案中,设计者将雄安新区比作一棵白洋淀边的大树,大树的躯干是这座城市的主体,向四周发散的树枝上长满了树叶和果实……

“雄安的根本意义在于,能够在中国不沿海不靠边的地方,打造一个新时代可复制的城市样板。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走出一条新路。”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这样认为。

根据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安排时序,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的雄安新区将形成“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总体部署,积极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服务体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带动京津冀创新发展的引擎,成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实施平台……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创造雄安质量

▲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2021年7月1日摄) 牟宇摄/ 本刊

样板之城 中国之城

坚守“雄安质量”,是雄安新区的建设理念。

201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如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拉开,到今年底城市框架将初步显现。到2022年底,“四梁八柱”将全部建成,届时交通路网骨架成型,直通北京的快速通道将打通,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生态景观体系基本形成,让人们看到城市雏形。

先地下、后地上,折射出雄安新区规划之新、建设之新。记者近日走访一些项目建设现场发现,地面上见不到变电站、水厂、市政管线等配套设施的“影子”。它们隐藏于地下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了宝贵经验。

蜘蛛网式线缆不见踪影,告别“马路拉链”现象。水、电、气、暖、网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管线全都集纳在地下综合管廊中,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从开挖第一个基坑开始,就落实了高质量发展要求,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

雄安新区首个大型城建工程——市民服务中心使用了30多项建筑新技术,在国内民用建筑史上开创了先河。该工程荣获鲁班奖,这让参与建设的中建三局老员工宋福生感到格外自豪。他1984年曾参加深圳国贸大厦建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奇迹。从“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宋福生是亲历者。

为进一步满足落地单位和人员住房等生活配套需求,雄安新区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功能匹配要求,坚持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原则,提前部署综合开发项目。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开发项目集住宅、商业、办公、科研等各种业态于一体,将为新区现有的和几年内新引入的企业提供大量承载空间。

随着大规模建设提速,今年以来雄安新区承接项目步伐加快。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央企总部先后在雄安注册。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100余家,中关村科技园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正加快落地……

四年多来,雄安新区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通过卫星视角俯瞰夜晚的雄安,一道“地上银河”显现。2018年至2020年,新区年度卫星夜光总量增长率分别为6.42%、13.37%、52.12%。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贯彻始终,一个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正逐渐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样板。

雄安新区已落成的建筑,拥有着鲜明的“中国面孔”。站在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广场向北望去,视线掠过白色的大理石地面,经过中央巨大的石质日晷“时间之眼”,便看到一座朱红墙体、灰色飞檐的建筑。这是新区首个城市建筑群,包括酒店、会议展览、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等。通过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与创新,这里已实现绿建三星标准全覆盖、局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引领的目标,项目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1100万度。

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容东片区首批住房近日投入使用,这里规划有住宅、商业街、公寓楼、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走进南文社区综合服务站,办事大厅宽敞整洁,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室等配套设施。南文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刘子爽说,从社区服务站到辖区最远一栋楼的最高层住户,步行仅需8分钟。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创造雄安质量

▲ 2021年9月6日,参观者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参观“数聚雄安 智绘未来”雄安展区 梁子栋摄/ 本刊

创新之城 领先之城

建设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雄安新区的重大任务。

为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提出,赋予雄安新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创新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制度体系。

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表示,新区以加快“形成新形象、建设新功能、发展新产业、聚集新人才、构建新机制”为抓手,推动规划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

今年7月29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河北雄安新区条例》,9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第一部关于支持雄安新区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的综合性法规,填补了雄安新区综合立法的空白。

该条例首次明确了新区管委会法律地位和管理职权。“这赋予了新区更大自主发展权,有利于破除制约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新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法律支持。”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部务会成员孙长亮认为。

作为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环,雄安新区被赋予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历史使命,开出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清单。

——优化管理体制和人才机制。雄安新区实行大部门制和扁平化管理,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和年薪制,全面实行权责清单制度。推出包括高层次人才、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0个专项计划在内的“雄才计划”,建立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人才待遇政策包。积极推行积分落户政策,为急需的特殊人才开通落户直通车。

——完善建设资金筹措机制。新区构建起出让、划拨、作价出资(或入股)、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多元化土地利用和土地供应模式。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以稳定财源,中央财政通过安排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综合财力补助,统筹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加大地方政府长期财务支持力度等方式,长期稳定支持新区建设。中央政府还赋予雄安新区财税金融创新的权力,新的税收政策、金融试验试点、对外开放新举措都可以在新区先行先试,吸引更多社会资本一起建设雄安。

——完善多主体供给住房政策。根据《河北雄安新区条例》,将按照职住平衡、住有所居的原则,构建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的新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河北省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雄安新区增加公租房实物供应,加大公租房实物和租赁补贴发放力度。

——探索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会三函”审批,使建设项目开工审批环节由数十个减少为4个,项目制度性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政府投资审批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3个工作日,企业投资核准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2个工作日。这一审批模式有力保障了雄安新区建设项目及时开工。

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建设雄安新区,需要企业共同参与。落实中央要求,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本地企业还是北京企业,无论中国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只要符合新区产业发展规划,雄安都欢迎。

根据雄安新区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北京疏解企业通过绿色通道可实现即来即办、企业开办一日办结,雄安新区还在北京开通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窗口。

“统筹推进重点项目落地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跟到底,为其提供总部选址供地、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建设审批‘一条龙’服务。”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于善江说。

记者在新区采访听到不少顺口溜:“事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不做‘清谈客’、不当‘官老爷’”“零跑腿、不见面、马上就办”……各级干部以实际行动擦亮“雄安服务”品牌。

雄安新区同步规划的“孪生城市”,搭建起智慧城市基础框架。在这里,除了能看到这片“全国最大的工地”,看不到的“云上雄安”数字智能之城也在同步进行。新区每建设一栋楼,都会在数字雄安平台上生成一栋数字大楼。现实中哪怕更换一个路灯,都能显示出来。每一栋建筑都是计算好的,运来的材料直接组装,一厘米钢筋都不会浪费。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负责人说,传统的智慧城市往往更多关注建筑、交通、水务、园林等某一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化,而雄安是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全城智慧化,在此平台上可以把城市各专业数据进行集成,从而达到规划一张图、建设监管一张网、城市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在数字城市标准方面,已制定出台16项标准。

受益于数字技术,雄安新区工资发放也用上了区块链。新区企业利用中国雄安集团搭建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拨付的劳务工资已超过13亿元,项目工程资金拨付全程留痕,为后续项目审计提供高质量数据保障。

“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达到并超过90%、数字经济占城市GDP比重达到并超过80%……从规划纲要到2035年提出的主要指标看,雄安可谓是全球领先的城市。”邬贺铨说。

雄安,将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孪生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绿色标准建设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布局的城市,第一个全域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创造雄安质量

▲ 雄安新区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现场(2021年8月14日摄) 牟宇摄 / 本刊

民生之城 蓝绿之城

这是中国传统建城史上少有过的城市——生态优先,蓝绿主导。建设中的雄安,体现出特殊的品位与气质。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他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在雄安新区,“城”这个字被放在“水林田淀”之后——先留足蓝绿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再着手建城。生态环境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按照规划纲要,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2017年11月13日,“千年秀林”的第一棵树、第一片林在9号地块扎根。这里是未来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园,每棵树都有专属的“身份证”(二维码),实施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可追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步构建“数字森林”。

不久前,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雄安郊野公园盛装亮相。这里的14个展园各有千秋,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公园林地面积超过1000公顷,每年将新增碳汇1万吨,随着树龄增长,碳汇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强。目前,千年秀林和雄安郊野公园建设累计植树40余万亩,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近年来,通过上下游协同治理,白洋淀水质明显改善。监测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由2017年劣Ⅴ类治理后今年大部分水域达到Ⅲ类,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这是“雄安质量”的另一种诠释。

一方面,弥补历史欠账缩小差距。雄安新区59所各类学校与京津冀56所优质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办学合作、组团式帮扶等举措提升教育水平。京津冀三地卫健委对雄安新区容城县、雄县和安新县相关医疗单位对口帮扶,名医专家纷纷入驻三县医疗卫生机构。

另一方面,高起点做足增量。容东片区成立了雄安容和教育总校,统筹管理辖区32所新建学校,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居民步行5分钟即可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等设施一应俱全。

“智能共享汽车将成为未来雄安新区智慧出行体系的主导,能极大减少交通驾驶事故,提升交通出行效率,降低车辆排放污染,增加出行便利条件。”雄安数字交通实验室负责人任大凯说。

利用智能交通技术,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打造智能运行、层次丰富的公共交通。公交系统分快线、干线与支线组织。同时,还将发展需求响应型的无人驾驶定制化公共交通系统,采用乘坐10人左右的智能驾驶车辆,智能生成线路,动态响应需求,为人们提供“门到门”服务。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方式的比例将在80%左右,公交枢纽换乘时间少于5分钟……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专家殷会良说。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就要传承好文脉。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让新城市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大规模规划建设之前,一批凝聚着传统文化基因的乡愁遗存就被登记造册、建档存根,形成了总数为2367项“乡愁点”的数字坐标总图。

“人们来雄安是要生活的。中国城镇化的下半场,要真正关心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心教育、医疗、空气、水,让人们有尊严地安全地生活在一座有活力的城市里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说:“找不出完美样板,雄安要去寻找各种可能性。”(记者:李凤双 张涛 参与采写:白明山 齐雷杰 闫起磊 李继伟)

 

视频《创造雄安质量》

总监制:冯瑛冰 李凤双

统筹:史湘洲 王文华

记者:张涛 张硕

编辑:邢玉伟 毛鹤然 刘东尧

联合出品:新华社瞭望周刊社 新华社河北分社 新华网河北频道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